币圈狂人戴的豪赌人童到从I志康T神生
记得十多年前在中关村咖啡厅里,经常能看到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其中就有戴志康,那时候他还被称为"康盛之父",和几个同龄人一起被媒体捧为"京城IT四少"。谁能想到,这个当年靠Discuz!改变中国互联网论坛生态的技术宅男,如今竟成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比特币赌徒"。 我第一次听说戴志康这个名字,还是在2005年。那时候我刚上大学,学校论坛用的就是Discuz!系统。当时只觉得这个系统流畅好用,完全没想到它背后是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开发的。 戴志康的成长轨迹就像80后创业者的典型样本:从小在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对电脑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我特别记得他说过,初中时就能写出让老师惊讶的程序。这种天赋,让他在2001年大学没毕业时就创办了康盛创想,开发出日后席卷中国互联网的Discuz!。想想看,那时候我才刚学会上网,人家已经在改变互联网生态了。 2010年腾讯收购Discuz!的消息传出时,身边不少站长朋友都感叹"一个时代结束了"。2.8亿元的收购价,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但最让我佩服的是,29岁的戴志康并没有像其他套现的创业者那样退休享受生活,而是选择了在腾讯继续打拼。 说来你可能不信,现在每天用的微信支付,那个"扫一扫"功能的最初推广,正是戴志康负责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当年他为了说服商家接受二维码支付,经常亲自跑到小饭馆示范,完全不像今天某些高高在上的互联网大佬。 戴志康的投资眼光确实毒辣。40万投资博雅互动换来1000倍回报的故事,至今仍是创投圈的传奇。但真正让我惊讶的是他2014年投资火币的决定——那时候比特币还被视为"极客玩具",主流金融圈根本不屑一顾。 2018年接手博雅互动时,这家公司已经陷入困境。我记得当时有分析师说"德州扑克的红利吃完了"。面对游戏行业的激烈竞争,戴志康的选择堪称疯狂——all in比特币。 说实话,当我看到博雅互动宣布动用2亿美元买比特币时,第一反应是"他疯了吗"。但事实证明,这个"疯子"又一次赌对了。3416枚比特币,100%的浮盈,股价暴涨17倍...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创业者对趋势的敏锐判断。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5年2月那次操作。那天比特币暴跌,全球20万人爆仓,市场哀鸿遍野。可戴志康呢?他反而趁机买入了100枚。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别人恐惧我贪婪",但敢于在加密货币市场实践这句话的,戴志康绝对是少数派。 现在的戴志康显然不满足于只做个"比特币收藏家"。他把目光投向了更激进的Web3战略,想把博雅互动打造成"亚洲版MicroStrategy"。 说实话,作为一个从业者,我很理解他的想法。游戏和区块链确实有天然的契合点——想想看,玩家购买游戏币的行为,和购买加密货币本质上何其相似。但问题在于,Web3游戏至今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 我注意到博雅已经投资了MTT ESPorts等项目,试图在Web3游戏领域卡位。这个思路没错,但风险也不小。要知道,过去十年打着区块链旗号的游戏,九成都成了炮灰。 有趣的是,现在的戴志康和20年前那个埋头写代码的年轻人已经截然不同。当年他靠技术改变世界,现在他靠资本运作重塑公司。这让我不禁想问:当一家游戏公司的主要价值变成持有的加密货币时,它还算是一家游戏公司吗? 或许正如戴志康所说,这本来就是一场豪赌。从Discuz!到比特币,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all in。只是这一次,赌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大。一、那个改写中国互联网历史的年轻人
二、从天使投资到豪赌比特币
三、Web3时代的豪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特币市场观察:美联储决策背后的微妙博弈
- 币市观察手记:当大饼与姨太的舞步相遇
- 当区块链遇见虚拟世界:DAW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未来
- 比特币和以太坊正在成为富人的游戏?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
- 美联储鹰爪持续发威 数字货币市场寒冬未尽
- 硅谷传奇投资人Peter Thiel不为人知的FBI线人身份
- 对话的艺术与数字时代的文明救赎
- 比特币ETF的魔幻现实:通过不如不通过?
- 当稳定币巨头开始单飞:专属链热潮下的行业震荡
- 比特币的新篇章:Taproot Assets如何重塑数字资产版图
- 走进TUSD:数字货币世界里的定海神针
- 当现实资产遇见区块链:一场颠覆传统的金融革命
- 以太坊的进化之路:一个技术专家的十年展望
- Uniswap收费新政:DeFi行业的盈利困局与出路
- 牛市将至:一位老韭菜的赚钱心得
- 熊市淘金:专业机构如何挖掘下一个百倍奇迹
- 从默默无闻到行业标杆:Statter Network的传奇崛起之路
- 鲍威尔讲话引爆市场 这次反弹是真反转还是狼来了?
- PayPal正在改写NFT游戏规则:一场全民可参与的收藏革命
- 币圈信息传播的十年轮回:从论坛到推特再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