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融革命的W的金3突关乎一场8亿用户
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在Twitter上疯狂打广告的社交平台,我就忍不住想:除了卖广告和搞金融,难道社交网络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吗?Telegram似乎给出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记得2018年杜罗夫兄弟被迫离开俄罗斯时,我就意识到Telegram注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这个倔强的社交平台既不愿意像Facebook那样沦为广告商的工具,又不可能像微信那样获得传统金融牌照。但你知道吗?有时候限制反而能激发创造力。 我最近在Telegram上体验了几个Web3机器人,那种丝滑的感觉简直让人上瘾。想象一下,8亿用户在一个聊天软件里就能完成加密货币转账、参与DeFi借贷,这就像把华尔街搬进了你家客厅。 说到OpenTele,我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对比。当年Facebook的Libra项目声势浩大却最终流产,而Telegram现在正在悄悄地实现着类似的愿景。这让我想起了《三体》里的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OpenTele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简单美学": 1. 交易纯粹得像初恋 -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2. 生态循环得像永动机 - 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价值回报 上周我采访了一位在OpenTele上开发DApp的00后开发者,他说"在这里,代码就是法律"。这种原始而纯粹的信任机制,不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互联网乌托邦吗? 说实话,现在市场对OpenTele的估值保守得令人发指。但作为一个见证了互联网三次浪潮的老兵,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时人们对亚马逊的质疑。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却又充满惊喜。 最近我在曼谷的咖啡厅里看到一群年轻人用Telegram完成了一笔跨境转账,整个过程不到30秒。那一刻我突然明白:Web3的杀手级应用可能不是某个高大上的DeFi协议,而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日常体验。 在这个充斥着泡沫的加密寒冬里,OpenTele就像一颗被埋在雪地里的种子。而当春天来临时,我们都将见证它破土而出的惊艳瞬间。为什么是Web3?
OpenTele的双重魅力
被低估的潜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FIL暴跌背后:老韭菜的深度思考与实战经验
- 牛市还能狂奔多久?
- 美联储数字货币之路:政治角力与技术探索的拉锯战
- 当实体经济遇上区块链:Joltify如何打开万亿级RWA市场?
- Web3双城记: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间,科技先锋们该如何选择?
- 当AI遇见区块链:Cartesi如何打开技术创新大门
- 在新加坡,有这样一群不肯认输的Web3追梦人
- 当AI遇见区块链:Cartesi如何打开技术创新大门
- 重磅!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
- 从1000美元到5300万美元:柴犬币创造的财富神话
- 比特币世界的乐高:递归铭文如何重塑区块链生态
- NFT市场周观察:金秋九月开局数字收藏品走向何方?
- 9月22日比特币以太坊行情观察:震荡后的大回调如期而至
- 比特币现在还能买吗?资深玩家的真实想法
- 区块链:加密货币网站的灵魂所在
- 稳定币江湖:为何USDC和DAI总是掉链子?
- 别被FOMO冲昏头脑!比特币暴涨背后的三大牛市真相
- 在寒冬中寻找光明:Permissionless II大会的深度观察
- 政客们为何对加密货币如此狂热?解密全球Web3.0竞选风暴
- 比特币ETF: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碰撞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