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比特币百亿被动美国暗中的投资一场政府价值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美国政府持有20万枚比特币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这可真是个黑色幽默啊! 记得2014年那会儿,联邦政府还在拍卖会上小心翼翼地处理没收来的比特币,生怕沾上什么风险。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赃物"摇身一变成了价值50亿美元的香饽饽?我认识不少早期比特币玩家都后悔卖早了,现在看来,最大的"hodler"(长期持有者)居然是山姆大叔。 想想看这个画面:执法部门查封了一堆"数字赃款",结果因为冗长的司法程序,这些资产不得不在钱包里"睡大觉"。结果比特币价格从几百美元一路飙升至数万美元,政府什么都没做就坐享其成。这剧情比华尔街最精明的对冲基金还要魔幻。 Jimmy Zhong的案件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位老兄2012年从丝绸之路偷了5万枚比特币,当时价值可能也就几十万美元。等到政府没收时,这些币已经价值连城了。更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漫长的法律程序,这些比特币被迫"被动持仓"了这么多年。 现在联邦机构学聪明了,不再搞什么拍卖会,而是直接在交易所抛售。我听说光是2021年试点期间,政府就净赚了几个亿。有意思的是,这边司法部刚用交易所卖掉比特币,那边SEC转头就起诉交易所违规——这套左右互搏的操作简直可以写进商学院教材。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从业者,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局面充满了戏剧性。比特币最初诞生的愿景是建立不受政府控制的货币体系,现在最大的持币方之一却是美国政府。 记得去年参加一个行业会议,有位同行开玩笑说:"现在最需要担心政府砸盘的恐怕不是黄金市场,而是比特币市场。"这话虽然夸张,但不无道理。想象一下,如果司法部决定一次性抛售几万枚比特币,市场会是什么反应?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机选择问题。2024年比特币即将迎来减半,矿工们正在疯狂升级设备。如果政府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规模出货,很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别忘了,现在一枚比特币的成本价对政府来说可能只有几百美元,就算按照现价打五折卖出都是暴利。 我经常和监管机构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面对比特币时心态很复杂。一方面要打击利用加密货币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因此获得的巨额数字资产。 有个SEC的朋友私下跟我说:"我们现在就像个被迫经营加密货币基金的传统银行,每天都在学习新东西。"这话很形象。毕竟对于公务员来说,处理比特币比处理现金复杂多了——要担心私钥安全、价格波动、合规变现等一系列问题。 有趣的是,随着比特币ETF获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政府持有的这些比特币反而可能成为"香饽饽"。想象一下,如果机构投资者开始大举入场,政府手里的币岂不是最好的流动性来源?到时候究竟是卖是留,恐怕会在财政部引发激烈讨论。 说到底,美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反映了现代国家面对技术创新时的典型困境:既不能完全接纳,又无法彻底否定。 我常常在想,中本聪当年设计比特币时,可曾预想到有朝一日政府会成为最大的持币方之一?这个讽刺的现实提醒我们,任何试图颠覆现有体系的创新,最终都可能被体系吸收利用。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政府这波"被动投资"确实给我们上了一课:在加密货币市场,有时候最大的赢家恰恰是最不可能的那一个。现在的问题是,手握这么多比特币的美国官方,未来会如何运用这笔意外之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加密货币市场的下一个十年。无心插柳的加密货币巨鲸
当国家机器遇上去中心化货币
监管者的两难困境
权力与算法的博弈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当加密借贷遭遇监管风暴:欧盟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革命?
- 加密货币监管风暴来袭:美国为何对数字资产痛下杀手?
- 比特币ETF:一场迟来的金融革命终于要来了?
- 当加密市场遇上传统金融:一场越陷越深的危险关系
- 当表情包遇上区块链:一场关于公平与贪婪的数字狂欢
- 这个隐藏在以太坊背后的印钞机:排序器如何闷声发大财?
- Layer2大战升级:Stacks生态争夺战谁能笑到最后?
- 那个为FTX埋下定时炸弹的MIT天才:Gary Wang的双面人生
- 重磅!这家储能新锐再获银行输血,50亿授信背后藏了哪些玄机?
- 市场如期回调,我们的空单策略大获全胜!
- Solana逆袭:这个以太坊杀手值得你all in吗?
- 比特币突破3万大关的幕后玄机:是真牛还是诱多陷阱?
- 任景信:香港正在掀起一场Web3革命
- 比特币为何突然暴走?这六个关键因素你必须知道
- 以太坊多单狂欢:40点完美止盈实录
- 惊人!柴犬币市场惊现大扫货,5300万美元SHIB一夜蒸发
- 以太坊即将迎来重要突破点?市场情绪正在升温
- 比特币和以太坊正在成为富人的游戏?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
- 当未来已来:一场颠覆想象的元宇宙盛宴
- 比特币智能合约的新希望:BitVM与RGB协议深度解析
- 搜索
-